Search

▍你死定了

「為什麼你不去死一死?」
「你下次再考這種成績回來,你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▍你死定了

「為什麼你不去死一死?」
「你下次再考這種成績回來,你就死定了!」
……

今晚直播要談自殺防治,剛好看到了這些句子,感到一陣心酸,都是在傳統教養中的經典互動。以前這種凶狠惡毒的話,都可以由父母毫無保留地對孩子說。

在傳統上,不那麼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,更重視孩子要順從聽話;不那麼重視孩子能獨立自主,更在意孩子的可被操控性。那些被內化的自我攻擊,還有長年被刻意形塑的自尊心低落,以及脆弱的心理健康,都不利自殺防治工作。

一個在充滿愛與安全感環境中長大的孩子,比較能承受外在環境的挫折失落,而依然保有自己的價值。但一個連生存價值都常遭遇否定的孩子,就容易因為犯錯與失敗,引發強大的自我攻擊與自我否定。

然後傳統教養還喜歡放大孩子的錯,但對於教養者不適當的行為,要不然就輕輕帶過,要不然就有種種合理化。這很容易讓一個感覺痛苦羞恥的幼小心靈,習慣性地將一切罪咎都放在自己身上。

而且以前的孩子被教訓,往往很看當時大人的心情,也就是所謂「看臉色」文化。一個行為可能今天做沒事,隔個幾天就被電得很慘,各種浮動的標準,都可以是照顧者那個當下的自由心證,偏心也就不奇怪了。

這種處境下長大的孩子,很難放鬆,回到家也容易被驚嚇,根本就不是「家是最安全的避風港」。以前又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,所以不小心受了傷也是孩子沒保護好自己,被霸凌也要優先檢討自己,所以嚴格檢視受害者的風氣也盛行。這其實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沒得到足夠的保護,有苦也要自己吞下去,別去「麻煩」忙碌的父母,或者把自己視為一種麻煩。

要不然就是嚴格處罰,要不然就忽視你讓你自生自滅,「誰叫你不乖」、「不要來煩我」。有體驗過這種生活的人,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;但有體驗過的人,如果沒有充分的覺知,還會認為複製這樣的模式對待下一代,如同天經地義,令我感到著實悲哀。

更辛苦的是,傳統教養特別打壓孩子的情緒,要扭曲自己、麻痺自己,最好轉頭不去看內在的悲傷與憤怒,這樣比較能不打擾父母而活下來。這樣跟自己情緒失連的孩子長大了,要學習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與紓解自己的情緒,就會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。

今晚跟桃園市衛生局合作,談自殺防治。剛好這段時間是孩子們開始上學第一個月,大學也慢慢準備開學,也許我們多重視一點孩子的心情與壓力,可以少一點在去年差不多時間,發生在我們文化裡那些殞落的年輕生命的悲劇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